開幕電影: 跳格時光機

跳格影展登場二十一年的今天,這四部 2004 年的作品, 有如時光機――不僅將我們帶回過去的香港,更回到了影展的起源。重新凝視這些早期實驗,亦反映當年的初心與直覺,為舞蹈藝術家與錄像創作者的合作奠定基礎,推動影展發展至今。

《流離都市》帶來最強烈的時光穿梭感。伍宇烈在熟悉卻令人迷失的都市地標中遊走,將2004 年的香港城市面貌定於影像之中。影片述說著的疏離感,既是個人的創傷,也是都市的常態狀況――而這種感受在往後這幾年間更日漸加劇。梅卓燕和楊惠美的《愛未》展開兩個身體在廢棄建築中遊走的無聲對話,喚起了不穩定關係中的不安感。

《dancescape@margin@beijing》直面在不斷重重複複的環境中,作為不斷重複的「存在」的焦慮――一種對真實與歸屬的沉思。最後,《10夜排演記事簿》捕捉了 一個懸浮在時間邊緣的身體,廢棄校園成為記憶的儲藏庫,個人與集體的歷史在碎片中匯聚。

這些作品提醒我們,時光機不僅帶我們回到過去,更讓 我們看見現在和過去如何互相交織――2004 年的身體如何在當代持續發聲。被 2004 年定格於影像的舞者, 在長達二十年的影展歷程中不斷重現,他們的身影跨越 年代傳遞共鳴。當我們回顧這些最初的衝動時,發現其價值不在於懷舊,而在於持續對身體、空間、時間叩問――並透過身體和錄像而具象呈現。